翻页   夜间
有度文学 > 替身皇帝:我从傀儡到盖世人皇 > 第251章 准备开海
 
不多时,王主事和于白先后抵达。

王主事身材微胖,留着两撇小胡子,一进门就拱手道.

“大人,有何吩咐?”

于白向赵炎武行了一礼,静静地站在一旁。

赵炎武放下手中的笔。

“陛下已同意调整科举考试内容,加大新教材的比重。接下来,我们要加快新教材的推广,并着手完善教材内容。”

他将今日与李志商议的内容详细告知了二人,并着重强调了新教材推广的重要性以及后续的计划。

王主事听后,搓了搓手。

“大人放心,下官定当全力配合,尽快将新的推广方案落实下去。”

于白也跟着说道。

“完善教材内容,需要仔细斟酌,下官愿尽绵薄之力。”

赵炎武点点头。

“好,我们分工合作,争取早日完成这项重任。”

他先是看向王主事说道。

“王主事,你负责协调各州府的推广工作,确保新教材能够顺利推行。”

接着他又转向于白。

“于白,你负责组织人员完善教材内容,使其更加通俗易懂,便于百姓学习。”

王主事和于白齐声应道。

“是!”

随后,三人开始详细商议具体的实施方案,书房内不时传来他们讨论的声音。

赵炎武拿起笔,在宣纸上写下“新的推广方案”几个字,开始拟定新的推广方案。

赵炎武蘸了蘸墨,略一思索,在“新的推广方案”几个字下方写下“加强宣传”四字。

他抬头看向王主事说道。

“王主事,这次推广,宣传工作要加大力度,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新教材的优势。”

王主事捋了捋胡须。

“下官明白,之前推广时,有些州府的百姓对新教材不太了解,导致推广进度缓慢。”

“这次,下官会安排人手,在各州府张贴告示,详细介绍新教材的内容和优势,并组织一些学者到各地进行宣讲。”

赵炎武点点头表示赞许,笔尖在纸上勾勒出“学者宣讲”四个字。

“于白,这次宣讲的人选,还要麻烦你帮忙推荐一些。”

于白回道。

“大人放心,下官定当推荐一些学识渊博、口才出众的学者,确保宣讲效果。”

书房内,三人的讨论声持续不断。

窗外,夕阳西下,余晖透过窗棂洒在赵炎武的脸上,映照出他坚毅的神情。

他提笔写下“加大培训力度”几个字,对王主事说道。

“除了宣传,教师的培训也要跟上。新教材的内容与以往不同,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,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。”

在赵炎武和于白的努力下,新教材最终在大汉推广开来,李志龙颜大悦。

赵炎武和于白的新政推行成功,让李志心中畅快,在御花园中踱步,目光落在波光粼粼的池水上,思绪飘远。

“朕总觉得,我大汉如这御花园,虽繁华锦绣,却囿于一隅。若能打开海上通道,与海外诸国通商,岂非如这池水汇入江河,更添浩瀚?”

回到御书房后,李志立刻召集群臣商议开海事宜。

消息一出,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。待众臣到齐,李志正襟危坐,开口道。

“诸位爱卿,朕欲开海通商,不知各位意下如何?”

话音刚落,赵炎武立刻出列,拱手道。

“陛下圣明!开海通商,利国利民,臣以为应当推行。”

于白也跟着出列,附和道。

“臣附议!开海能为我朝带来海外奇珍异宝,互通有无,促进经济繁荣,更能学习海外先进技术,提升国力。”

一些年轻官员也纷纷表示支持,认为开海能够带来新的机遇,振兴大汉。

然而,保守派大臣却坚决反对。

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出列,痛心疾首道:

“陛下万万不可啊!自太祖以来,我朝便实行海禁,那是老祖宗立下的规矩,闭关锁国乃是为了我大汉江山永固。开海通商,恐引狼入室,祸患开海,恐有违祖制,动摇国本!”

他说着,偷偷瞥了一眼身旁几位同样面色凝重的大臣,得到他们赞许的目光后,腰杆更直了几分。

另一位老臣也附和道。

“是啊,陛下!海外蛮夷,皆是虎狼之辈,开海通商,无异于开门揖盗!我朝沿海百姓恐遭荼毒,江山社稷危矣!”

他说着,脸色涨红,情绪激动。

“陈大人此言差矣!”

赵炎武上前一步,反驳道。

“如今国库空虚,百姓生活困苦,开海通商,互通有无,可为我朝带来巨额财富,改善民生!”

赵炎武反驳道.

“我朝并非毫无防备,只需加强海军建设,严防海盗倭寇,便可保沿海百姓平安无虞。”

他顿了顿,又补充道.

“况且,闭关锁国只会让我朝故步自封!”

“一派胡言!”

先前那位老臣指着赵炎武,手指颤抖。

“你这是将我大汉置于险地!置祖宗基业于不顾。”

两派大臣各执一词,争论不休,朝堂上顿时如同炸开了锅,嘈杂声一片。

有人高声辩驳,有人低声附和,有人眉头紧锁,有人面露忧色。

李志坐在龙椅上,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,静静地听着众臣的争论。

他深知开海并非易事,既有巨大的机遇,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。

待众人争论稍歇,李志开口道:“诸位爱卿所言,朕都已知晓。开海一事,利弊皆有,不可轻举妄动。”

他站起身来,来回踱步,沉吟片刻后说道。

“朕决定,先派遣一支船队试探性出海,探明情况,再做定夺。”

赵炎武和于白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。

虽然没能立即全面开海,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,这已是莫大的进步。

散朝后,李志将赵炎武和于白留下,详细询问了他们关于组建船队的事宜。

于白上前说道。

“臣听说沿海的福州、泉州等地,造船技艺精湛,可以考虑在那里建立造船厂。”

他顿了顿,又说道,“至于航海所需物资,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。”

李志点点头,表示赞同。

“两位爱卿所言甚是。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