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周制度精神的核心是复周礼。那么复周礼又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汉化,意味着争取人心,意味着占领法统制高点。
北周宇文氏皇族虽然是正统的鲜卑人,但他们却以胡入汉,尊起西周的大旗,这一汉化精神和汉化源流,可以说远远超越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苻坚,也大幅超越了北魏孝文帝。复周礼之举,可以认为,宇文泰及宇文氏皇族在精神上已完成了汉化。
这也是关陇集团为什么能聚集起来的理由。
我们也可以观察到,在北周之前,东晋南朝对北方五胡国家一直以胡、羯、虏、索虏等带有侮辱性的称呼称之,但在梁陈以后,即使是南朝的官方文书,大都直接以国号相称,而不再有什么侮辱性的叫法。
这显然是北周坚持不懈汉化带来的直接影响,不仅改变了宇文氏的民族属性,也改变了北周的国家性质,更难得的是,赢得了汉族的认同。
所以我们纵观隋代周的过程,完全是类似汉、魏、晋禅代的政治禅让,而没有任何民族报复之说,冉闵屠胡时代的戾气全然消失不见。
隋朝建立后,对待北周的法统并没有废弃,而是搁置为静止的历史。北周所封的爵位,隋朝一律予以承认。
从这个角度说,继承了北周法统的隋朝,如果拿到南北朝统一的大历史环境中看,隋朝和北周实际上是一体的。
好了,前面所有论述都指向了一个方向,既然隋和北周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,那么,评价宇文泰、宇文邕、杨坚三位皇帝的历史功绩和两位,也终于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。
三、宇文泰、宇文邕、杨坚的功绩各是什么?
宇文泰,北周开国皇帝,死后追尊为北周太祖,谥曰文。宇文泰出身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镇,他的一生,既是战斗的一生,更是创革的一生。总体评价宇文泰的特点,大概可以如此说,大局观极强,军事水平高超,具备政治上的远见卓识。
宇文泰二十七岁时成为关陇集团的首领,他以区区四万多军队,连续抵抗东魏高欢十多万大军为时十余年的狂攻,稳住了关陇一带的局面。高欢死后东西魏进入短暂的平静期,宇文泰一手抓政治改革,采取复周礼、行六官的方式,打响了汉化的第一枪;一手抓军事,以极为低调的方式,东方战线向东魏北齐忍气吞声,南方战线上却接连拿下汉中、益州、荆州等大片领土,改变了国力积弱的现状。他还天才般地发明了府兵制,这一军事制度一直保持到唐朝初年,成为周隋唐三朝克成武功的最强利器。
那么纵观宇文泰最大的历史贡献,无疑在于掀起汉化的浪潮。宇文泰虽是北镇蛮荒之地的鲜卑,但他对十六国以来汉化的历史有着清醒的认识,也明白十六国以强横之资,因为没有走出狭隘的民族矛盾,才导致败亡相踵。
宇文泰复周礼政治改革,实际上就是触及灵魂的汉化改革。这种改革与孝文帝强调变服饰、改汉语、学汉文的形式上的变革颇不相同,而是从政治理念上直通汉文化的祖源,这就一下子赢得了关陇汉人的尊重与信任。而关陇集团能从最初的鲜卑与杂胡豪强的聚合体,变成关陇诸民族的政治联合体,根本原因就在于此。
孟子说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宇文泰正因为从文化上找到了团结凝聚大多数力量的终极武器,才有了之后越来越兴旺的局面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宇文泰实为北朝汉化的第一大功臣,也是北朝最终得以统一南朝的定鼎巨擘。
宇文邕,北周第三位皇帝,宇文泰第四子,死后尊为高祖皇帝,谥曰武。
周武帝最大的功绩,自然是军事上平灭北齐。相比于其父宇文泰,周武帝性格更为果决,也更为阴鸷。他在位的前十年,一直处于权臣宇文护的死亡威胁之下,直到发动宫廷政变杀了宇文护,才得以亲政。
从宇文泰去世(556年)到北周灭齐前夕(577年),二十余年的时间内,北周国力从与北齐持平到完成超越,也非一般领袖所能完成。宇文护以天官府大冢宰辅政时,政局相对稳定,经济也处在自然发展之中,但军事上连连丧败于晋阳之战、沌口之战、湘州之战,北周的军力受到极大损耗。
周武帝杀宇文护后,立即着手整军、灭佛、扩户,政治、军事、文化全线平推。这些事情,我们以后见之明看起来固然容易,事实上极为考验周武帝的统驭能力。哪条线推的过火,都会影响平衡,导致意外发生。周武帝在这方面无疑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天赋,即以他推动灭佛为例,为了作足思想上的准备,周武帝亲自出席三教辩论大会(儒释道),以公开的辩论打击释道,为统一文化、挤压沙门霸占的生产力统一了论调。
而后的灭齐军事行动,更彰显了武帝不输乃父的战略观。周武帝发动的两次北伐,都亲率大军一线攻战,体现了作为军事统帅的过人素质。
但不客气地讲,北周武帝在境界上,整体是稍逊于乃父的。他并没有很好地消解北周仍然残留的胡化风气,对胡汉矛盾表现出了不以为意的态度,例如他在很多场合仍然说鲜卑话,在家庭教育上也暴露了胡人家族惯有的野蛮与粗暴。
武帝最大的功绩在于,武力消灭北齐,保持住了北周顺利发展的态势。这份功绩固然亮眼,但在境界上、源流上,亚于周文帝宇文泰。
隋文帝杨坚,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儿子。杨坚娶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独孤伽罗,其女杨丽华嫁周武帝子周宣帝为皇后,是北周明帝的连襟,又是周武帝的亲家公,可谓亲上加亲。
周宣帝暴卒之际,北周出现了政治危机。因为自宇文护、宇文邕以来,北周宇文氏一直大加翦削异姓势力,企图保持关陇贵族的势力,特别是在胡汉之分上稍有抬头,这导致了许多大族人人自危。故而在周宣帝去世、主少国疑、宗王无权的情况下,贵族们集体反了水,站在国丈爷杨坚这一边。
杨坚一边依靠自己的相府班底巩固政权,一边依靠北周反水的老将平定三方之乱,短期内迅速稳定了局面。不得不说,这也是极为高超的政治水平。
杨坚的政治视野也极为开阔,他篡了北周的政权,却毅然决然地继续坚持宇文泰既定的国策,对内继续汉化、对外不搞激进的军事行动。
当然,宇文泰时代汉化成立,杨坚时代汉化似乎不成立,因为帝国的当权者是汉人皇帝了。但这时的汉化更体现出统治者的技巧,关陇集团中仍然存在大量鲜卑人士,杨坚的政治任何是消弥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别,这其实也是一项极为繁复、绵长的工作。
如果像孝文帝一样搞激进,禁胡语、禁胡风、禁胡服,说不定会重新激化矛盾,走上北齐灭亡的老路。如果放任不管,不善于敉平胡汉差异,那么隋朝内部会不会生出第二个杨坚?
我们观察到,杨坚即位后,梁士彦、刘昉、宇文忻等人此起彼伏的叛乱,实际上都隐伏着胡汉冲突最后的残留沉渣。
万幸的是,杨坚很好处理了这些矛盾,稳稳地坚持了宇文泰开辟的道路,使隋朝统治基础比周武帝远为扩大。
当然,隋文帝在军事领域,并不如周武帝那般勇决。周武帝花了四年时间,便完成了北方统一。而隋朝以数十倍于陈朝的实力,足足准备了八年,才终于敢动手灭陈。
隋灭陈在政治意义上更大于北周灭齐,但诚如第一节所述,隋、陈已经完全抹平了文化上的差别,陈朝全方位失去了赖以抵抗北朝的力量,隋灭陈在军事上实际上是有征无战,换作平庸之主,照样可以完成南北混一的任务。
所以,隋文帝的功绩在于,把准了历史洪流中胡汉融合的舵,让宇文泰以来的正确航向没有偏航。
从历史的维度看,宇文泰胜在开创和宏远,周武帝胜在勇决开拓加速历史发展,隋文帝胜在把稳航向走向兴盛。而居于首位的,自然是周文帝宇文泰。
英雄就应该这样!
万物万事都有一个终端的开始,开始即是结束,结束结束继续开始。
中也继续不继续。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。空空如也,我在这等着你回来等着你看到桃花开穿成健身操同一个口。
亲美的离别我焚香感动了,谁要明月。
你发如雪,凄美的离别。
我焚香,感动了谁?
邀明月让回忆皎洁,爱在月光下完美。
你发如雪,纷纷的眼泪。
我等待,苍老了谁?
红尘醉微醺的岁月。
我永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