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有度文学 > 林浩的电影时代 > 第三百七十一章 专业考古
 
  进门,喝水,贾樟柯张罗着从角落里搜集出来一叠纸,这就是他的剧本了。

  林浩一接过来看:

  呵,就这一叠纸里,一多半还是自己的剧情部分。

  怎么回事呢?

  事实上,贾樟柯一开始就只是来拍《东》的,结果到了这发现三峡移民这个历史性的大事,城市被拆除,数以百万计人们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,很多个古城也被淹没...

  算得上是时代的巨变。

  而时代啊,浪潮啊,巨变下的人啊...

  正是贾樟柯喜欢的主题。

  于是立马搭建团队,召集演员,开始拍摄。说得上是一部什么,说拍就拍的电影?

  你听完也只能送他俩字,牛逼。

  也就是幸亏林浩看过成片,不然还得无语好一阵子。但确实这个本子也就特别少,也还是看得出贾樟柯赶工写了些情节,其余的,就集中在几个字上:

  烟酒茶糖。

  贾樟柯是从计划经济过来的,加上他的母亲之前就在烟酒公司工作,所以对烟酒茶糖特别熟悉。作为生活中最简单的物质基础,那时候却是要靠着发“票”才能买的。

  所以有感而发:

  他要用这四样链接剧情——因为赵涛的线和韩三明的线是没有直接联系的,所以靠着这四样物品,实现一个转场。而林浩所客串的王东明,就属于第三部分的“茶”。

  ...

  次日,又是晴天。

  林浩睁眼,迷糊了一会,才反应过来自己没在重庆,而是在距离重庆400公里左右的这么一个奉节县...的新城里。

  “嗡嗡嗡...”

  空调响了一整晚,好在除了这点毛病之外,就完全驱赶了炎热。比剧组的一些人好——他们住在现场的帐篷里。

  不知道有多热。

  就这么想着,林浩起身随手搭上根毛巾,打开水龙头开始“哗哗哗”冲脸。

  “呼...”

  《天下无贼》之后又有好久没住这种小旅馆,虽然毛病不少,但也基本的供给还是足足的。毛巾自己买的,牙刷牙膏梳子,一次性的包装,还是够可以的。

  “笃笃笃!”

  他抬头:“谁?”

  “我!我和王主任一起的!”

  王主任?林浩于是擦了把脸,大概收拾了下才开门。一看,除了贾樟柯,果然有个干部模样的人。

  “王主任好。”他点头笑道。

  “你好你好。”

  对方却一下子有些激动,但又想表现自己的领导风范,只能故作淡定地咳了一声,贾樟柯就赶紧介绍道:

  “正式介绍一下,这位是奉节县负责奉节县文化和旅游的王主任,王强,这位呢,是我们剧组的...”

  这时候,反应过来的领导一挥手:“我知道,林浩嘛,大明星。哎呀,这个小林你这么大老远来我们这拍戏,真是有失远迎啊...”

  “客气客气,主任进来说话?”

  林浩也不是第一次遇见这种事情,所以处理起来还算得心应手。聊了一会,得出结论,只是这事就有点说来话长:

  这王东明不是考古队的么?

  原来贾樟柯想着的是就随便糊弄两下。但估摸着当地是有盯梢这个剧组的,一溜烟报道过去是林浩来了。

  领导立刻联系到人,了解到这个信息。

  那就必须行动了啊。

  所以今天来的也很简单,说的就是要给林浩布置一个仿制的“挖掘西汉古墓”现场,配上齐全的设备,然后让专业的人员一起陪着拍。很快,也就只需要两三天就能弄好。

  ...

  “还有人盯梢呢?”

  送走了这个主任,林浩于是就笑了一下。又拿起毛巾继续擦一下脸,吹下空调,完事开始喝水,坐下。

  “可不是?”

  贾樟柯挺无语,挪了挪屁股给林浩在沙发上让出一块地,然后抱怨:“上头还好,当地政府可不愿意我们拍这部电影。毕竟这件事情各种争议太多了,拍出来谁知道是好是坏呢。”

  林浩就挑挑眉,问道:“那你觉得是好是坏?”

  “说不上好坏。”

  贾樟柯还没吃早饭,一大早被人叫起来也是憋着有点起床气。但还算客观公正评价:“这个,就是中国人从古到今的集体主义行为。少数服从多数嘛,就大家一起给整体做贡献。但你要说这其中的个人...我认为还是要关注的。”

  “了解。”

  林浩点了点头,大概明白了。

  其实就还是集体主义浪潮下的个人变化,只不过这一次加上了宏大的背景。

  而且不像《站台》那种,出现在波音喇叭里,出现在衣着上,出现在戏剧中。而是整个人物身在其中,身在这个大浪潮里。

  这种情况实在难得。

  大家都懂,所以贾樟柯也不多言,清了清嗓子,笑道:“不过你一来就好了,这边政府听说你要出演就各种积极联系。之前申请半天不下来的,今早都带来了。”

  “哟,感情把我忽悠来,是来当招牌了。”林浩打趣道。

  “可不是么?”

  贾樟柯说完,脸色也变得认真了不少:“真的,谢谢你,浩子。你能来客串...”

  林浩就伸手把水瓶丢进垃圾桶,才不客气地打断他:“别,酸不拉几的。”

  “...那就请你吃饭?”

  “请呗,请大家吃顿好的。”

  ...

  西河星汇成立之初并没有什么钱,这次600万划分给了《东》和《三峡好人》,所以平均下来也就每个剧组300万。当然,肯定《三峡好人》要多一些。

  但也同样意味着,剧组的钱不是那么宽裕。

  不过林浩还是让他们请了,全剧组吃了两千多,为的是让大家至少觉得他“吃人嘴短”,就不会那么不好意思。

  于是又是两天过去,9月15号。

  在接连几个领导拜访之后,他们被领到了布置好的现场。

  上来就把大家吓到了。

  “其实我没想这么麻烦...”

  贾樟柯其实挺蛋疼的,他所谓的“考古现场”,就是带着几个工人在一个打地基的地方做做样子。手里也没拿什么工具,就是一个小铲子,抹水泥用的那种。

   2元店买的,便宜实惠。

  就更别说还有人用锄头挖地了...

  结果现在,一副专业的架势。

  大家都穿着新崭崭的衣服,大夏天的郑重其事全身都遮住,热到不行的那种。

  然后各种工具也都是十八般武艺上阵,就更别说人家还真从博物馆里拿出一些文物,小心地用土埋了一下。而在这些认真工作的,比如在旁边用小刷子慢慢刷的,都是本身从事这个的人。

  从主城那边调过来的。

  林浩道:“哎,人家整这一出可比你麻烦。而且配合好了这次,以后的麻烦就少了。”

  “也是。”

  ...

  上午10点,在当地大大小小领导的讲话之后,林浩又配合着剪了个彩...

  对没错,是剪彩。

  好在人家也不是特别烦,基本上就等着拍一小段之后,他们就撤了。

  所以还等什么?

  “3,2,1,action!”

  纵横交错的坑底,一排排的看起来都是各种房屋残存的痕迹。还有各种碎片什么的,一群人小心翼翼地用个毛刷子,在那边一点一点扫开土。

  赵涛和林浩就在边上站着。

  林浩穿着蓝衬衫,半长头发的假发套已经有些热了,戴着眼镜,依稀间有崔明亮的影子。

  但赵涛却穿着明黄色的一副白色的长裤,挎着个大包,一副现代时尚的模样。对着林浩道:

  “那行,我等你忙完。”

  林浩也就点点头,过去。赵涛便又好奇道:“你们在干什么呢?”

  “刚发掘的古墓,西汉的。”

  “哦,那得很久了吧?。”

  “奉节这里有两千多年了,文化古城。到时候我们发掘出来这些,你都可以在博物馆看到。”

  “咔!过了!”

  “好!!!”边上一堆人齐齐鼓掌喝彩。

  就加了最后一句台词,于是边上的领导笑开了花,贾樟柯也笑开了花:在国内拍戏,由当地的支持,那很多东西就好办太多了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