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有度文学 > 悠然下东篱谢悠然韩墨辞 > 第291章 强烈反对
 
韩墨辞看着她,有些欲言又止。

“怎么了?”她奇怪,“有什么不能说的吗?”

“也不是,”韩墨辞道:“就是,魏大人请我去衙门做事。”

谢悠然讶然:“去衙门做事?做什么?”

“跟着石捕头,做捕快。”

“这是好事呀,”谢悠然很为他高兴,“多少人想尽办法都进不了衙门呢,魏大人亲自请你,说明他看重你。你答应了吗?”

“我答应了。”韩墨辞道。

他这么干脆就答应了,倒让谢悠然有些意外。

她以为,依照他以往的做法,应该会回来问问她的意见。

还有他爹的意见。

不过转念一想,能去衙门做事,的确是好事一件,他这么快答应,也实属正常。

古代的捕快相当于现代的警察,当警察,那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。

只是没想到,前世她做了警察,这世,自己喜欢的人也做了警察。

这大概就是冥冥中一切皆有注定吧。

心里感慨,于是笑了笑,道,“捕快这个职业虽然说有点危险,平时也都是跟罪犯打交道,但是能吃上官家饭,也算是一件荣耀之事。魏大人定是今日看中你和那胡三打架的身手了,所以才求取良才,请你去衙门做事。你好好干,没准将来还有更好的成绩,你爹脸上也有光。”

他默了默,才道:“我会的。”

晚上,谢悠然回到家里,开始翻箱倒柜找东西。

杨氏见了,好奇道:“大丫,你找什么呢?”

“娘,”谢悠然翻着那些布料,道:“我记得你年上给韩叔和墨辞做布鞋的时候还剩了些粗布,你放哪里了?”

杨氏更加好奇:“你找粗布干什么?”

“我想给墨辞纳几双千层底儿。”

“纳千层底?”杨氏道,“怎么,年上给他做的那双鞋子,他这么快就穿坏了?”

“不是,”谢悠然道,“墨辞今儿跟我说,县太爷请他去衙门做捕快。我想着,做捕快是件辛苦的差事,成日里东奔西走的,肯定费鞋子,所以想再给他纳几双。”

杨氏一听很是惊喜,“墨辞要去做衙门做事了?这是天大的喜事啊,他爹知道了吗?”

“他还没告诉他爹呢,”谢悠然笑,“不过我想,韩叔一定会同意的。”

“那是肯定啊,”杨氏道,“对于我们老百姓们来说,能去衙门做事,那是祖上积了多大的德啊,多少人都盼不到的福分。既能给家里门楣增光,又能拿官家的饷银,出去脸上还倍有面儿,多好的事啊。”

“的确是大喜事一件。”谢保顺掀开帘子,笑呵呵地走进来,道:“墨辞这小子,还真是深藏不露,没想到他功夫那么俊,三下两下就把那混子头给打趴下了,别说县太爷欣赏,我都喜欢得不得了。”

杨氏一听紧张了,“怎么了?今儿铺子里可是出了什么事?”

“没事的娘,”谢悠然赶紧道:“只是有几个小混混来找茬,被墨辞给打跑了。”

“那就好。”杨氏松了口气,转身去找布料:“不过大丫,你事情多,还能有时间给墨辞做鞋子吗?”

“做什么鞋子!”谢保顺笑道:“你们娘俩就是没见识。人家衙门有专门发放的服装和皂靴,哪用的着自己还准备鞋子。”

杨氏道:“大丫担心他们做捕快的东奔西走的,费鞋子,所以才想着给墨辞多做几双鞋,你这当爹的,怎么都不明白女儿的心思啊?”说着冲他使了个眼色。

谢保顺明白了,当下抚了抚颌下短须,呵呵道:“也是,多备着几双鞋子总是没错的,大丫,你放心,铺子里的事情交给爹和你二妹妹,这段时间你就安心给墨辞做鞋子吧。”

谢保顺坐在八仙桌旁,一边喝着茶水,一边心满意足地想着心事。

本来看中韩墨辞,一是大丫自己喜欢,二是他家人口简单,大丫嫁过去不用伺候婆母小姑,倒也轻省。

而且他是猎户,他做了自己家的女婿,家里吃野味就不用发愁了。

再者,他力气大,以后还可以帮自家干活,至少在四宝还没有长大成人前,家里有个男人顶梁柱。

没想到老天爷锦上添花,墨辞竟然让县太爷相中了,亲自邀请去衙门做事。

当捕快,那可是多少人想都想不到的事,既威风,又有面儿,十里八乡也出不了几个吃官家饭的。

而且,家里有个当捕快的女婿,以后谁还敢来铺子里挑事儿?这可真是大喜事一件。

谢保顺越想越美,忍不住就翘起了二郎腿,一边用手敲着桌子,一边嘴里还哼起了欢快的小曲儿来。

箱笼边,正在找布料准备纳鞋底的母女俩见状,不由得交换了一个眼神,彼此都会心一笑。

韩家。

韩青山一听儿子要去衙门做捕快,顿时就大发雷霆。

“我不同意。”他说。

韩墨辞不解,“为什么?”

对于乡下人来说,这实在是天大的好事一桩,很多人塞钱都想进衙门做事,为什么爹爹这么反对?

韩青山看着儿子,恨铁不成钢的道:“当捕快多危险啊,成天跟那些贼人打交道,稍有不慎,那就是付出生命的代价,你以为这碗饭是那么好吃的?”

韩墨辞无奈,“爹,哪有你说的那么危险?且不说咱们昭阳县在魏大人的带领下,治安清明,就是乱,以儿子这身手,对付几个贼人又有何难?再说了,衙门又不是只有我一个捕快,光正的就有好几十个呢。”

昭阳县的衙门有四十位捕快,但记载在册的有一百来人的编制。

一个捕快去办案,身边往往会带两个副捕快,而副捕快又会带上自已的几位帮手或伙计一起去办案,人多才可能抓住案犯。

虽然一个县衙只有几十个捕快,但具体办案过程中,数量可达二三百人,有的大县可以达到数千人。

韩青山苦口婆心地劝:“墨辞啊,这些年你一直跟着我在山里打转,涉世未深,不明白外面世道的那些弯弯绕绕。你别看捕快在普通百姓中威风极了,动不动就拿人,锁人,谁见了都会惧怕三分。但捕快其实是吃官家饭中最底层的地位,是一种不良之行,得罪人的活计,一种贱业,被士大夫们所轻视和不齿的。而且,因为是贱民出身,不能捐纳买官,其子孙要在脱离捕快的身份三代后才算是身家清白,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,你懂吗?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